強制執行.jpg

 

甲向乙承租店面經營餐廳,雙方辦理租賃契約公證,並依公證法第13條第1項規定,載明租約期滿、積欠租金、違約金應逕受強制執行,請問下列情形出租人乙可否持公證書逕為強制執行?

1.甲積欠租金,乙終止契約,並請求遷讓房屋。

2.甲租賃期滿後未依約交還系爭租賃物。

3.乙認為甲違反租約,請求給付違約金,惟甲抗辯並無違約情事。

4.乙認為甲違反租約,請求給付違約金,甲不爭執有違約情事,但抗辯違約金過高,應依民法第252條規定酌減違約金。

 

法律規定

公證法第13條
當事人請求公證人就下列各款法律行為作成之公證書,載明應逕受強制執行者,得依該證書執行之:
一、以給付金錢或其他代替物或有價證券之一定數量為標的者。二、以給付特定之動產為標的者。
三、租用或借用建築物或其他工作物,定有期限並應於期限屆滿時交還者。
四、租用或借用土地,約定非供耕作或建築為目的,而於期限屆滿時應交還土地者。
前項公證書,除當事人外,對於公證書作成後,就該法律行為,為當事人之繼受人,及為當事人或其繼受人占有請求之標的物者,亦有效力。
債務人、繼受人或占有人,主張第一項之公證書有不得強制執行之事由提起訴訟時,受訴法院得因必要情形,命停止執行,但聲請人陳明願供擔保者,法院應定相當之擔保額,命停止執行。
 
案例解說
1.積欠租金終止租約,並非公證法第13條第1項第4款規定得為強制執行之情形,乙應提起遷讓房屋等民事訴訟,於判決確定後,再聲請強制執行。
 
2.乙可以持公證書聲請強制執行,強制甲遷讓房屋。甲若有爭執,可以提起債務人異議之訴,並聲請法院裁定停止執行,於供擔保後停止執行。
 
3.有無違約若無法形式審查,只能交由法院審理,故乙應提起民事訴訟,於判決確定後,再聲請強制執行。
 
4.酌減違約金僅能依民法第252條請求法院酌減,屬於實體事項,是甲無法以違約金過高為由,主張不得強制執行。甲若有爭執,可以提起債務人異議之訴,並聲請法院裁定停止執行,於供擔保後停止執行。
 
 

實務見解

最高法院84年度台抗字第18號民事裁定

按當事人請求公證人就租用或借用房屋,約定期間並應於期間屆滿時交還房屋之法律行為,作成之公證書,載明應逕受強制執行者,得依該公證書執行之,公證法第十一條第一項第三款固定有明文。惟依該公證書聲請逕行強制執行,應合於公證書之約定內容,且無待審認即可確定者,始得為之。

 

臺灣高等法院臺南分院109年度抗字第61號民事裁定

前述約定逕受強制執行之意旨,復記載於104年雲院民公鍇字第0897號公證書正本首頁,足認系爭租賃契約定有期限,兩造約定逕受強制執行之條件為租賃期限屆滿而承租人未依約返還租賃標的物時,抗告人始得依公證法第13條第1項第3款之規定逕以系爭公證書聲請強制執行,而抗告人聲請本件強制執行時,租賃期限尚未屆滿。抗告意旨雖主張因相對人積欠6個月租金,業已依民法及土地法相關規定函告相對人終止租約,於相對人收受通知時租約即告終止云云,然強制執行係屬非訟性質,執行法院僅得形式上審究,不得為實體事項之審查,兩造固然於房屋租賃契約第六條違約處罰約定「乙方(即相對人)違反約定方法使用房屋,或拖欠租金達兩個月以上,經甲方(即抗告人)催告限期繳納仍不支付時,不待期限屆滿,甲方得終止租約」,然租賃為繼續性契約,抗告人提前終止租約,使契約向後失效,並非公證法第13條規定「期限屆滿」之情形,相對人是否因租約終止而負遷讓房屋之給付義務,涉及系爭租約存續與否之實體事項,執行法院無從自公證書之形式遽行斷定抗告人之遷讓房屋請求權是否存在,應由抗告人另對相對人提起遷讓房屋之訴訟,以取得執行名義,執行法院無從依公證書逕予強制執行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103年度事聲字第44號民事裁定

按租用或借用建築物或其他工作物,定有期限並應於期限屆滿時交還者,作成之公證書,載明應逕受強制執行者,得依該證書執行之,公證法第13條第1項第3款定有明文。查系爭公證書約定逕受強制執行者其意旨載明「承租人應如期給付房屋租金,如有違約情形應給付違約金及期限屆滿應交還房屋,出租人應返還保證金,任何一方如有不履行時,均應逕受強制執行」等語,而系爭租約第8條約定:「應受強制執行之事項:承租人(即相對人)給付租金或違約金或期限屆滿交還租賃物,出租人返還保證金,如不履行應逕受強制執行」,有系爭租約及公證書附卷可稽,足見相對人與異議人約定如租期屆滿而不交還系爭房屋者,願逕受強制執行,依前開說明,異議人僅於租期屆滿時,方得執系爭租約及公證書為執行名義向執行法院聲請遷讓房屋之強制執行又強制執行事件係屬非訟性質,執行法院僅得形式上審究,不得為實體事項之審理,異議人係以相對人積欠3期租金,經伊催告限期繳納仍不支付,依約得提前終止租約為由,向執行法院聲請就相對人遷出系爭房屋為強制執行,核屬系爭租約第6條第1款約定提前終止租約後之租賃物返還請求權,並非系爭公證書記載可逕受強制執行之事項,亦非公證法第13條第1項第3款所定准予逕為強制執行之內容,且此涉及實體上之爭執,應由異議人另行起訴,以取得執行名義,執行法院不得逕予強制執行。從而,本院司法事務官以系爭租約期限尚未屆至,異議人執系爭公證書聲請本院逕為強制執行,與系爭公證書約定得逕為強制執行之內容不符,亦違反公證法第13條第1項第3款規定為由,裁定駁回異議人強制執行之聲請,尚無不合,異議意旨指摘原裁定不當,求予廢棄,為無理由,應予駁回。

 

最高法院103年度台抗字第946號民事裁定

按當事人請求公證人就以給付金錢或其他代替物或有價證券之一定數量為標的之法律行為作成之公證書,載明應逕受強制執行者,得為執行名義,此觀強制執行法第四條第一項第四款、公證法第十三條第一項第一款規定固明,惟仍須依該公證書,即可證明債權人得請求給付一定數量之金錢或其他代替物或有價證券,始足當之。倘若公證租約僅記載債務人如有違約應給付違約金等語,既不能逕依該公證書證明債務人確有違約,而債務人對於是否違約復有爭執,則債務人應否給付違約金及其數額若干,自無從遽行斷定,顯與強制執行法第四條第一項第四款之規定不符,即不得率就違約金予以強制執行

 

臺灣高等法院105年度抗字第1763號民事裁定

按當事人請求公證人就以給付金錢或其他代替物或有價證券之一定數量為標的所作成之公證書,載明應逕受強制執行者,得依該證書執行之。強制執行,依公證法規定得為強制執行之公證書為之。公證法第13條第1項第1款及強制執行法第4條第1項第4款分別定有明文。又違約金之給付,約定應逕受強制執行者,應將其違約事實及違約時應給付金額,於公證書內載明,亦為公證法施行細則第44條所明定。而公證法第13條第1項第1款所謂「一定數量」,係指其請求權具體確定,亦即公證書明確記載請求標的之金額或數量,或由公證書上之記載可以容易計算後確定其金額或數量,於債權人聲請強制執行時,其請求範圍已確定存在者而言。再者,強制執行事件係屬非訟性質,執行法院僅得形式上審究,不得為實體事項之審理,故執行法院倘依公證書為形式上審查,可證明債權人得請求一定數量之金錢者,且符合約定逕受強制執行之要件時,即應准予強制執行之聲請......系爭公證書之標的為抗告人與相對人所簽訂之房屋租賃合約(下稱系爭租約),並構成公證書之一部,則系爭公證書第五點所載逕受強制執之標的即包含系爭租約約定之違約金。依系爭租約第六條約定:「違約處罰:…2、乙方(按即抗告人)於終止租約或租賃期滿不交還房屋,自終止租約或租賃期滿之翌日起,乙方應支付按房租日租金五倍計算之違約金至遷讓完了之日為止」,有系爭公證書及系爭租約附於執行案卷可稽......於同年3月14日具狀陳報執行抗告人應自上開租約期滿翌日起至交還房屋之日止,按日給付日租金五倍計算即4,166元之違約金,可見相對人聲請強制執行其對抗告人之違約金債權,有關違約之事實及應給付之金額,甚為明確,執行法院得以具體計算確定金額,符合公證法第13條第1項第1款之規定,得為強制執行......抗告人抗辯:系爭租約轉為不定期租賃,違約金過高應予酌減云云,均屬實體事項之爭執,非執行法院所得審究之事項,其指摘本件關於違約金之強制執行,不符公證法第13條第1項第1款之要件云云,並無可採

 

臺灣高等法院105年度抗字第1831號民事裁定

按當事人請求公證人就以給付金錢或其他代替物或有價證券之一定數量為標的所作成之公證書,載明應逕受強制執行者,得依該證書執行之;強制執行,依公證法規定得為強制執行之公證書為之,公證法第13條第1項第1款及強制執行法第4條第1項第4款分別定有明文。又違約金之給付,約定應逕受強制執行者,應將其違約事實及違約時應給付金額,於公證書內載明,為公證法施行細則第44條所明定。另公證法第13條第1項第1款所謂「一定數量」,係指其請求權具體確定,亦即公證書明確記載請求標的之金額或數量,或由公證書上之記載可以容易計算後確定其金額或數量,於債權人聲請強制執行時,其請求範圍已確定存在者而言。強制執行事件係屬非訟性質,執行法院僅得依公證書為形式上審查後,若認債權人得請求一定數量之金錢,且符合約定逕受強制執行之要件,即應准許強制執行之聲請......兩造已於系爭公證書載明違約事實及違約金額,蔡0昌如於租賃期滿不交還系爭房屋,即應自租賃期滿之翌日起按期滿前租金2倍計付違約金,且蔡淑娟應負連帶給付責任。是依系爭公證書附件之系爭租賃契約所載內容為形式上審查,已得具體確定相對人得請求抗告人連帶給付之違約金係按月以28萬元計算,揆諸首開說明,符合公證法第13條第1項第1款所規定「以給付金錢之一定數量為標的」之要件......(二)、抗告人雖辯稱:蔡0昌並未違約,相對人不得持系爭公證書為執行名義執行系爭違約金債權云云。然蔡0昌於租賃期滿後拒不搬遷,經相對人聲請強制執行,始由執行法院於104年8月3日將系爭租賃物點交與相對人,有民事強制執行聲請狀及執行筆錄附卷可憑(見執行卷一第1-3頁、卷三第77-80頁)。因認執行法院依形式上審查,已可認定蔡0昌於租賃期滿後未依約交還系爭租賃物而有違約之情,相對人自得持系爭公證書為執行名義執行系爭違約金債權。(三)、抗告人又以:伊等依民法第252條規定提起酌減違約金之訴訟尚在審理中,須迨該訴訟判決確定,相對人始得執行系爭違約金債權等語置辯。惟依系爭公證書附件之系爭租賃契約第6條第2項約定,蔡0昌於租賃期屆滿不交還房屋者,自租賃期滿之翌日起應支付按房租2倍即24萬元計算之違約金,已具備公證法第13條第1項第1款所規定「以給付金錢之一定數量為標的」之要件,已如前述,相對人即得持系爭公證書為執行名義聲請執行系爭違約金債權。而約定之違約金過高者,法院得減至相當之數額,民法第252條固有明文。須迨法院依職權為酌減違約金之裁判確定,始生減少之形成效力;亦即系爭違約金在未經法院以確定裁判酌減前,相對人依約定之違約金數額聲請執行,並無不合。四、再查執行法院於104年9月7日將相對人就抗告人按月給付逾14萬元部分之強制執行聲請駁回,有該裁定可稽(見執行卷二第144頁),並經原法院以104年度事聲字第287號裁定駁回相對人之異議(見該院104年度事聲字第287號聲明異議卷宗),相對人對此並未提起抗告,抗告人所述:相對人對該裁定提起抗告經本院以105年度抗字第991號裁定駁回,顯有誤會。抗告人雖辯稱:相對人請求伊按月給付逾14萬元部分之強制執行聲請既經駁回,其請求執行之金額應為執行法院105年1月11日收取命令所載之3,825,615元,執行法院不得再對系爭提存金發扣押命令云云。惟按強制執行法第30條之1固規定強制執行程序,除本法有規定外,準用民事訴訟法之規定,惟僅於性質上相近者始得準用之。而民事訴訟法上所謂一事不再理原則,係指同一事件已有實體上之確定終局判決者而言,強制執行程序既無確定實體上法律關係存否之效力,即無準用該原則之餘地。查執行法院駁回相對人部分強制執行之聲請後,相對人嗣於105年1月8日復請求執行法院繼續按月以28萬元計算執行系爭違約金債權,有民事聲請狀附卷可憑(見執行卷三第42-43頁),而自租賃期滿之翌日即101年12月17日起算至執行法院於104年8月3日將系爭租賃物點交與相對人之日止,已逾30個月,以每月違約金28萬元計算,系爭違約金債權至少840萬元,扣除相對人已受償之60萬6,667元及執行法院已扣押蔡0昌於原法院102年度存字第865號之提存金504萬元後,尚有不足,執行法院遂依相對人之聲請,就系爭提存金發系爭扣押命令,於法有據。五、抗告人另辯稱系爭鐵皮建物為訴外人蔡健眾所有,非相對人所有,相對人對伊等無違約金請求權云云,核屬實體事項之爭執,非執行異議程序所得審究。六、從而,執行法院核發之系爭扣押命令,並無違誤,執行法院司法事務官以處分駁回抗告人之異議,於法有據,原裁定因而以裁定駁回抗告人之異議,核無不合。抗告意旨指摘原裁定不當,聲明廢棄,為無理由,應予駁回。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101年度事聲字第555號民事裁定

按公證書內引用他文書或與文書有相同效用之物件為附件者,公證人、請求人或其代理人、見證人應於公證書與該附件之騎縫處蓋章或按指印,或以其他方法表示其為連續,且該附件,視為公證書之一部;又當事人請求公證人就以給付金錢或其他代替物或有價證券之一定數量為標的所作成之公證書,載明應逕受強制執行者,得依該證書執行之,公證法第85條第1項、第86條、第13條第1項第1款及強制執行法第4條第1項第4款分別定有明文。又公證法第13條第1項第1款所謂「一定數量」,係指其請求權具體確定,亦即公證書明確記載請求標的之金額或數量,或由公證書上之記載可以容易計算後確定其金額或數量,於債權人聲請強制執行時,其請求範圍已確定存在者而言。另強制執行事件係屬非訟性質,執行法院僅得形式上審究,不得為實體事項之審理,故執行法院倘依公證書為形式上審查,可證明債權人得請求一定數量之金錢者,且符合約定逕受強制執行之要件時,即應准予強制執行之聲請,倘依公證書形式審查,仍無從確定債權人得請求一定數量之金額,尚待實體審認方可確定者,則與公證法第13條第1項第1款、強制執行法第4條第1項第4款規範意旨不符,不得逕予強制執行......關於異議人請求相對人給付提前終止租約之違約金27萬元部分:依系爭公證書之約定,相對人應如期給付租金,如有違約情形應給付違約金及期限屆滿應交還房屋,如有不履行時,即應逕受強制執行,已如前述,而系爭公證書所附系爭租約第4條終止租約第1項、第2項約定:「租賃期間,如任一方欲提前終止租約,應於3個月前以書面通知他方,若違反此通知義務,應給付他方相當於保證金全額之懲罰性違約金」、「租賃期間,如任一方提前終止租約時,則未租滿1年者,應給付他方相當於保證金數額之懲罰性違約金」;第6條保證金第1項、第2項但書約定:「乙方應於簽約時支付甲方270,000元之保證金」、「甲方得逕自保證金內扣除因本約對乙方所生之一切債權後,再將剩餘之保證金餘額退還予乙方」,由形式觀察,兩造業已約明若相對人提前終止租約,未於3個月前以書面通知異議人,或相對人於租賃期間未屆滿1年提前終止租約時,即構成違約,應給付異議人相當於保證金數額即27萬元之懲罰性違約金,已具體載明違約情狀及違約金數額,顯已具備公證法第13條第1項第1款「一定數量」之要件,異議人主張相對人於簽立系爭租約後,於101年7月5日逕自以書面通知提前終止租約,顯違反系爭租約第4條第1項、第2項約定等情,業據提出點交確認單及提前終止租約通知各乙份為證,相對人並未否認其於101年7月5日提前終止租約之事實,僅抗辯系爭公證書未載有違約事實及違約時應給付之金額,且相對人對於是否違約,亦有爭執,執行法院無從斷定異議人之請求確定存在,故不得依系爭公證書逕受強制執行云云,然相對人既未否認提前終止租約之事實,則依系爭租約形式以觀,即有違約事實,且違約金債權可得確定,系爭公證書復已明定違約金逕受強制執行之意旨,是以,異議人執系爭公證書及租約為執行名義,聲請就違約金債權部分強制執行,即屬有據,原裁定駁回異議人此部分強制執行,容有未洽,異議意旨指摘原裁定此部分不當,求予廢棄,為有理由,爰裁定如主文第1項所示,並交由本院民事執行處司法事務官另為妥適之處理。至異議人所得請求之違約金數額是否過高,應予酌減,乃屬實體上問題,應由相對人另循民事訴訟解決,非執行法院所得審認,附此敘明。

 

臺灣高等法院99年度抗字第1671號民事裁定

原法院援引最高法院43年台上字第524號判例、76年度(原裁定誤載為77年度)台抗字第177號裁判為依據,認相對人既已發函爭執租金債權,形式上審查,無從認公證書所約定逕受強制強行之內容符合明確之要件云云,而裁定駁回抗告人強制執行之聲請。惟細究上開判例與裁判之內容,係因不能逕依公證書或公證租約證明債務人確有積欠租金違約情事,致執行法院無從遽行斷定租金債權確定存在,與須依公證書可證明債權人得請求給付一定數量之金錢等為限之情形不符,方認定不得率就租金予以強制執行。本件抗告人就租金債權部分聲請強制執行,業已具備公證法第13條第1項第1款「一定數量」之要件,二者基礎事實不同,上開實務見解自無比附援用之餘地。況符合公證法第13條規定之公證書得為執行名義者,係立法機關為期定紛止爭,因應民事紛爭事件類型及社會經濟活動之變遷趨於多樣化,衡量案件之種類、性質、訴訟制度及訴訟外解決紛爭途徑之功能等因素,所為簡便性處理爭議之制度,俾保障人民享有程序處分權及程序選擇權(司法院大法官會議釋字第591號解釋意旨參照),若於債權人依符合公證法規定之公證書聲請強制執行時,單純僅因債務人為實體事由抗辯,即遽認定不應准予強制執行,而卻疏漏未審酌有無符合公證法「一定數量」之要件,即嫌率斷,且會造成公證書得為執行名義之規定將永無適用而形同具文,使案件大量湧入使用訴訟制度解決紛爭,導致司法資源不當分配與浪費,顯與立法目的有所違背。從而,原法院裁定將司法事務官就抗告人請求租金強制執行部分所為駁回相對人聲明異議之裁定廢棄,並更為駁回抗告人此部分強制執行之聲請,於法自屬違誤。抗告意旨指摘原裁定此部分不當,求予廢棄,為有理由。爰將原裁定此部分予以廢棄,並更為裁定如主文第二項所示。

 

臺灣高等法院100年度抗字第1453號民事裁定

按強制執行須依執行名義為之,即須先有執行名義,始得為強制執行。而執行名義,無論其為終局判決或假扣押、假處分、假執行之裁判,抑或和解筆錄、調解筆錄及公證書,均須依據法定程序方能取得,並須經執行法院為形式上之審查,認其無不合法之情形,且其據以強制執行之執行名義確屬存在者,始能開始強制執行。次按債權人聲請強制執行,應提出得為強制執行名義之證明文件;又依公證法規定得為強制執行之公證書,得為強制執行名義,強制執行法第6條第1項及第4條第1項第4款分別定有明文。而強制執行法第4條第1項第4款及公證法第13條第1項第1款所定之執行名義,須以依公證書可證明債權人得請求給付一定數量之金錢等為限。故必債權人聲請強制執行時,其請求已確定存在始可。如公證租約僅載債務人不履行給付違約金,應逕受強制執行,既不能逕依該公證租約證明債務人確有違約情事,債務人對於是否違約,復有爭執,即屬實體事項,執行法院無從遽行斷定債權人之請求權確定存在,尚不得率就違約金予以強制執行(最高法院43年臺上字第524號判例意旨參照)......相對人以其已於96年5月22日返還系爭建物為由,於100年1月7日向原法院提起債務人異議之訴,聲明求為確認系爭違約金債權不存在,及撤銷原執行法院99年度司執字第119441號強制執行程序,有起訴狀可稽(抗告人100年6月2日民事陳報狀之附件1〈執行卷(三)未編頁〉)。相對人既否認有遲延返還系爭建物之違約情事,即兩造就相對人是否違約及違約日數有所爭執,揆諸上開說明,原執行法院顯無從僅憑系爭租約,遽予認定相對人之違約事實及應給付之違約金,自不得對相對人率就系爭違約金予以強制執行。(二)抗告人所舉(1)兩造相互往來之信函,乃單方之意思;(2)本院98年度重上更(一)字第100號民事確定判決,並未就相對人係於何時將系爭建物返還抗告人之事實為認定;(3)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所屬民間公證人陳品豪事務所99年度北院民公品字第00374號公證書,其內容乃公證人於99年11月25日上午11時至系爭建物實際體驗之情形,均難資為判斷相對人係於何時將系爭建物返還抗告人之依據。

 

最高法院109年度台抗字第370號民事裁定

按當事人請求公證人就以給付金錢或其他代替物或有價證券之一定數量為標的之法律行為之公證書,載明應逕受強制執行者,得為執行名義,此觀強制執行法第4條第1項第4款、公證法第13條第1項第1款規定甚明。又違約金之給付,約定應逕受強制執行者,應將其違約事實及違約時應給付金額,於公證書載明,公證法施行細則第44條復定有明文。故公證書上關於違約金之給付,如已將其違約事實及違約時應給付金額,載明於公證書上,供作執行法院為形式審查之準據,即得作為執行名義。倘執行債務人對約定違約事實之發生並無爭執,僅爭執違約責任歸屬或以其他債權為抵銷抗辯,此實體事項要屬應由執行債務人另提起異議之訴之範疇,非公證書上違約金給付非明確存在而不得執以聲請強制執行。查附有兩造簽訂系爭協議書之系爭公證書載明「請求公證之法律行為:合夥終止協議書…約定逕受強制執行者其本旨:如一方未依約履行者,應賠償對方懲罰性違約金,如未給付違約金新臺幣500萬元予對方,違約方應逕受強制執行」。再抗告人主張相對人違反系爭協議書第2條第2-5項(2)「工程編號:51173M50(工程名稱:107年FP3定檢○○○○○○○更換)尾款追加減金額,依台○監工實際金額為主,台○匯入乙方(按即相對人)帳戶後,乙方3日內須立即交付甲方(按即再抗告人)」之約定,於民國107年12月28日收受台○○○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台○公司)給付工程編號51173M50工程尾款追加減金額61萬1705元(下稱系爭工程款)後,未依約定於3日內交付再抗告人,業據其提出台○公司匯款通知單及已匯憑證明細表為證(見地院○○卷第17、18頁),其執系爭公證書逕聲請500萬元違約金之強制執行,似非無稽。相對人聲明異議要旨,亦謂其尚未將系爭工程款交付再抗告人,僅抗辯再抗告人違約在先,其拒絕給付係合法權利行使等語(見地院○○卷第50頁),則自形式觀之,是否不足憑認相對人違反上開約定之違約事實已發生,相對人有公證書約定應逕受強制執行之違約情事,非無疑義,自有探求之必要。乃原法院見未及此,未詳予審究區辨,徒以相對人爭執該違約金債權之存在,相對人是否違約、所為抵銷抗辯是否可採,屬實體爭執事項,非執行法院得逕依系爭公證書及所附系爭協議書確認該違約金債權確定存在,逕為再抗告人不得執系爭公證書聲請強制執行之不利論斷,非無可議。再抗告意旨指摘原裁定違背法令,聲明廢棄,非無理由。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102年度事聲字第1883號民事裁定

系爭公證書約定,系爭租約期滿,非經契約雙方合意另訂新的書面租賃契約,視為不再續租,且相對人應給付系爭租賃契約所載之房屋租金或違約金,及於期限屆滿交還如契約所載之房屋,出租人返還保證金,如不履行時,均應逕受強制執行(參執行卷第14頁),而系爭公證書所附系爭租賃契約第12條則約定:「本契約租賃期滿後,非經雙方合意另訂新的書面租賃契約,視為不再續租。乙方(即相對人)應於租約期滿、或終止時,將租賃房屋遷讓交還給甲方(即異議人),不得藉詞任何理由,繼續使用本租賃房屋,亦不得要求任何搬遷費或其他名目之費用,乙方未即時遷出返還房屋時,甲方得向乙方請求自終止租約或租賃期滿之翌日起至遷讓完竣日止,每日按日租貳倍計算之違約金。」,由形式觀察,兩造雖約定若租約期滿,未合意另訂新租約,即視為不續約,相對人應於租約期滿時,遷讓租賃房屋予異議人,未即時遷出時,應給付異議人自租賃期滿之翌日起至遷讓完竣日止,每日按日租貳倍計算之違約金。惟相對人於系爭強制執行事件中,曾異議主張異議人已口頭承諾若相對人於租賃期間無欠租情形,願於租期屆滿後續租與相對人,而因相對人從未欠租,故已於101年3月間與異議人洽談續租事宜,異議人亦表明如欲續租,須連同系爭房屋二樓一併承租,租金則調漲為每月19萬元,相對人亦已表示同意,顯見兩造間就系爭租有無續約一事尚有爭議,無法僅憑系爭租賃期間屆至即認相對人已違約,況相對人就前開遷讓房屋強制執行事件,已供擔保停止執行,並提起債務人異議之訴,聲明確認異議人與相對人間之租賃關係存在,並就異議人違約一事請求損害賠償等,現由本院以101北簡字16196號債務人異議之訴事件受理在案。是依前開說明,本院民事執行處就系爭公證書僅得為形式上審查,並無從確定異議人就違約金得請求一定數量之金額,仍需待實體審認方可確定。從而,異議人尚難逕憑系爭公證書及系爭租約,作為相對人確有違約之證明,則原裁定駁回異議人違約金強制執行之聲請,並即無不法,異議人對之聲明異議,並無理由,應予駁回。至異議人主張相對人於遷讓房屋強制執行事件所供停止執行之擔保,因異議人未併與請求違約金,致擔保金額過少一事,核與本案無涉,併予敘明。

arrow
arrow

    stoon121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