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甲、乙為毒友,某日甲委請乙向藥頭丙拿取毒品海洛因,惟未告知毒品種類,乙誤以為甲是要自己施用,乃依約前往向藥頭丙拿取毒品,返回甲住處後,甲分拿取甲基安非他命予乙施用。嗣甲將海洛因販賣予丁、戊、己、庚、辛,遭警方循線查獲甲、乙。問乙該如何主張權利?

 

最高法院97年度台上字第3847號刑事判決

刑法錯誤理論中「所知輕於所犯,從其所知」之法理,所謂「所知」與「所犯」,仍應在客觀上有相當之證據,足以證明行為人主觀上所認識之犯罪構成事實與客觀上所發生之犯罪事實不一致,或行為人不知其行為為法律所禁止,或將其誤認為法律所允許,始有其適用,如「所知」與「所犯」並無不一致,則無阻卻故意或影響故意責任之可言。依原判決認定,上訴人僅空言抗辯「大胖仔」告知其等要運輸愷他命入境台灣地區,不知所運輸之毒品係海洛因云云。然未提出相當之證據以實其說,況上訴人及王0瞬於原審一致認罪,坦承知悉運送海洛因(見原審卷第一七五頁),「所知」與「所犯」並無不一致,自無上開法則之適用。

 

最高法院99年度台上字第8207號刑事判決

刑法上所謂幫助犯,係指對他人決意實行之犯罪有所認識,而基於幫助之意思,於他人犯罪實行之前或進行中資以助力,予以實行上便利,使犯罪易於實行之人。至幫助犯所認識之犯罪內容,與正犯所發生之犯罪事實不一致,亦即幫助犯所認識之犯罪內容與正犯所發生事實彼比間之構成要件不同,而有輕重之分時,依「所犯重於所知,依其所知」之法理,不應論以較重罪之幫助犯。原判決雖認定潘0揆犯幫助販賣第三級毒品罪;乃理由欄說明潘0揆不知且未參與交易內容、數量,復無證據足認潘0揆對吳東家此次購買愷他命之意圖、目的、數量有所認識等由(見原判決第二十三頁倒數第十至七行)。則潘0揆主觀上既不知吳0家購買毒品之「意圖」、「目的」及「數量」,又如何認定潘0揆主觀上之犯意,係幫助吳0家意圖營利而販入毒品?本案潘0揆之主觀犯意,究係幫助吳0家意圖營利而販入毒品,或幫助吳0家單純購買毒品供己施用,抑或有其他意圖,原判決未予調查、釐清,逕以潘0揆既早已知悉吳0家委託其拿袋子用意在裝愷他命,且又開車搭載吳東家共同前往向曾0凱、何0銘處販入毒品等客觀行為,遽認潘0揆對於吳0家有販賣第三級毒品愷他命營利之意圖,主觀上自難諉為不知(見原判決第二十四頁倒數第四至一行),自有理由矛盾併調查未盡之違背法令。曾0凱、潘0揆上訴意旨指摘原判決此部分違法,尚非全無理由,應認此部分有發回更審之原因

 

最高法院107年度台上字第3717號刑事判決

刑法上之幫助犯係以與正犯有共同之認識而幫助實行為要件,換言之,刑法上之幫助犯,係指以幫助之意思,對於正犯資以助力,使其犯罪易於達成而言,故幫助犯之成立,不僅須有幫助他人犯罪之行為,且須具備認識他人犯罪而予以幫助之確定或不確定故意,始稱相當。故若對於不同構成要件之犯罪,幫助犯所認識之犯罪內容與正犯實行之犯罪事實不一致(即所謂「幫助犯事實認識錯誤」),且此不一致超出同一犯罪構成要件之範圍時,如正犯所實行之罪名,較幫助犯所認識並幫助之罪名為輕者,幫助犯祗在正犯實行罪名之限度內負幫助之罪責。相對地,正犯所實行之罪名較幫助犯所認識並幫助之罪名為重時,即所謂「幫助之逾越」,幫助犯僅能在其所認識或與正犯實行犯罪重合之範圍內負責。本件依原判決事實之認定,郭0卉主觀上預見替不詳之人代領及轉寄不詳包裹,極可能藉此幫助他人從事不法犯行,猶基於縱令協助實行財產犯罪、亦不違背本意之幫助加重詐欺犯意,以其持有之行動電話內之LINE通訊軟體及SKYPE網路電話與詐欺集團成員聯繫,並依指示領取不詳包裹(內有如原判決附表〈下稱附表〉五所示曾祥閔所開設金融機構帳戶資料)後,再寄交予另名不詳詐欺集團成員收受。俟前開詐騙集團取得該等帳戶資料後,分別依附表五所示時、地暨方式,使謝0益、劉0言及徐0雲等被害人陷於錯誤而交付款項既遂,郭0卉事後則獲取報酬新臺幣(下同)100元等語。於理由固說明,係依據郭0卉之自白,如附表五所示之前開被害人及證人曾祥閔之證述,暨卷附之如附表五「證據方法」欄所示帳戶交易明細、LINE對話紀錄、網頁翻拍照片、配送聯、郭0卉與前開犯罪集團成員LINE對話紀錄等證據資料為證。惟刑法第29章以下關於財產犯罪之罪名既多亦眾,且關於詐欺罪,亦有同法第339條及第339條之4之普通詐欺罪及加重詐欺罪不同構成要件之區別,原判決雖認定郭0卉成立前揭加重詐欺取財罪名,然依前開證據資料,何以足對郭0卉認識其所幫助之正犯即詐欺集團成員為3人以上,又該詐欺集團會以網際網路作為傳播工具對附表五編號1、2所示之被害人實行詐欺乙節,未於判決理由予以釐清及為必要之說明,則郭0卉所認識並幫助所犯之財產犯罪與該詐欺集團實行犯罪之構成要件是否一致,攸關其究應成立幫助普通或加重詐欺罪名,原審不察,即遽論郭0卉成立幫助加重詐欺罪名,自有判決理由不備之違法。郭0卉據為指摘尚非全無理由,本件關於此部分究竟實情如何,尚不明瞭,而第三審法院應以第二審判決所確認之事實為判決基礎,原判決之違背法令情形,影響於事實之確定,本院無可據以為裁判,應認原判決關於郭芸卉部分有撤銷發回更審之原因。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stoon1219 的頭像
    stoon1219

    徐維宏律師的部落格

    stoon121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